全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_学习网

当前所在位置:教育动态
全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
时间:2014-02-12 15:59:06 阅读:489

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

2013年度

 

 

 

 

 

安徽省劳动就业服务局

20141

 

 

 

 

 

 

 

 

 

 

 

 

 


概 述

为动态掌握全省就业形势,安徽省就业局对200家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27个经济开发区和1000户重点企业招工及人员流动情况、160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开展全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2013年度,全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情况如下。

    一、全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监测显示, 2013年全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基本平衡。企业进场发布招聘数、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均创历史新高。2013年度进入全省人力资源市场登记招聘单位124457家,发布需求人数2258372人,进场求职人数1951893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为1.16

2012年度相比,登记招聘单位数增加8669家,需求人数增加310161人,求职人数增加292614人,分别上升了7.48%15.92%17.64%;制造、批发零售、居民服务3个行业需求人数分别增加246177人、32222人和40305,建筑、住宿餐饮2个行业需求人数分别减少49172人和13966;新成长失业青年求职人数增加近10万人,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增加40559人;高中学历供、求人数增幅均超13万人,大专以上学历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同比上升0.04

二、企业用工监测情况

2013年度监测企业计划招聘员工280048人,实际共招聘148258人,总缺工131792人,占需求总人数的47%1-12月共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8099人,占实际招聘员工5.5%。监测企业用工需求以普工为主,共需求普工218818人,占需求总数的78%;缺工也以普工为主,普工总缺工99044人,占缺工总数的75%

从失业动态监测来看,1000家监测企业年末岗位总数为852692个。全年岗位总数基本保持平稳,岗位增减幅度不大,其中岗位增幅最大的是3月份0.15%,岗位减幅最大的是5月份-0.43%

27个产业园区来看,园区用工需求较大。年末,共有企业14856户,实有员工959079人,其中技能人才148166人,占15.45%,专业技术人才53826人,占5.61%。全年计划招聘人数为474858人,实际招聘人数为250684人,缺工人数为224174人,缺工人数占计划招聘人数的47.21%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情况

全省16个市160个行政村年末总人口数为551380人,劳动力总数为321575人,占总人口数58.32%。全年新外出就业157853人中,其中省内转移就业18064人,占新外出就业总数的11.44%。全年新外出人员流向最大的为长三角地区,占本年度新外出人员总量的44.48%。年末监测点本地非农就业3541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1.01%,其中自主创业6348人,占非农就业人员总数的17.92%。从全年来看,监测点新外出人数受季节和传统节日的影响较大。


 

 

 

 

 

 

 

 

 

 

全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一、概况

2013年度进入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登记招聘单位124457家,发布需求人数2258372人,进场求职人数1951893人;与2012年度相比登记招聘单位数增加8669家,需求人数增加310161人,求职人数增加292614人,分别上升了7.48%15.92%17.64%;年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简称空岗比率,下同)为1.16(即每1个求职者有1.16个岗位可供选择,下同),相比2012年度下降0.01。(见表1

1.2013年度供求总体人数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

空岗比率

与上年同比

1948211

1659279

1.16

-0.01

1.2012年至2013年第四季度需求与求职变化


 

2013年全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主要特点:

一是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企业进入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招聘单位数、发布企业需求数和进场求职数均有较大幅的提升;

二是受到市场需求特点的影响,第二产业需求人数变化相对稳定,第三产业需求下降较明显;

三是制造、批发零售、居民服务3个行业需求人数分别增加246177人、32222人和40305,建筑、住宿餐饮2个行业需求人数分别减少49172人和13966

四是内资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需求人数增速较快,分别增加177103人和29991人,分别占到内资需求增幅的65.11%11.02%;个体经营与外商投资2类企业受经济环境状态良好驱动,需求人数分别增加19461人和11735人分别占到总需求增幅的6.27%3.78%

五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职业需求和求职人数增幅均超10万,商业服务人员虽供、求人数保持增长,但比重降幅排名第一;

六是新成长失业青年求职人数增加近10万人,省内农村人求职比重员下降2.1个百分点,在业人员求职人数减少8603人,说明本年度企业员工流动性有所下降。

七是16-44岁年龄需求比重下降,高中学历供、求人数增幅均超13万人,大专以上学历空岗比率为0.94,同比上升0.04,说明此类学历求职难度有所缓解。

八是初级、中级、高级技能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104205人和92876人,技师、高级技师需求、求职人数分别减少34224人和31943人。

二、全省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情况

(一)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分别为69998人、1217948人和970426人,比重分别为3.10%53.93%42.97%

2012年度相比,第一产业除在第一季度需求达到3万人以上外,其他季度内需求均未超过1.5万人,年度需求增幅为6974人,比重下降0.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需求受季节性增加影响,在第一季度达到峰值42万人后,后三个季度需求均保持在25万人以上,年度增幅达到197236人,比重上升1.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监测情况看,其月度需求同比比重从4月份开始连续下滑7个月,至月底最低点44.39%,年度需求虽增加105951人,但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见表2

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产业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同比比重(百分点)

第一产业

69998

3.1

-0.13

第二产业

1217948

53.93

1.54

第三产业

970426

42.97

-1.4

合计

2258372

100

/

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百分比


(二)从行业需求看,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和其他服务、建筑、租赁商务6个行业需求占年度比重达到83.92%,其中除租赁商务业需求人数为9万多人,其他5个行业需求均超过12万人以上;需求排名前三的行业是:制造业1011338人,比重44.78%;批发零售业294459人,比重13.04%;住宿餐饮业228524人,比重10.12%

2012年度相比,制造、批发零售、居民和其他服务、租赁商务4个行业需求分别增加246177人、32222人、40305人和26197人,建筑与住宿餐饮2个行业需求分别减少49172 13966人;从6个行业同比比重看,建筑、居民和其他服务、租赁商务3个行业分别上升5.51.060.7个百分点,建筑、住宿餐饮、批发零售3个行业分别下降3.412.330.42个百分点。(见表3

3.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行业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同比比重(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

69998

3.1

-0.13

采矿业

37909

1.68

-0.51

制造业

1011338

44.78

5.5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1659

1.84

-0.04

建筑业

127042

5.63

-3.4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7694

1.67

-0.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9196

1.74

-0.2

批发和零售业

294459

13.04

-0.42

住宿和餐饮业

228524

10.12

-2.33

金融业

15523

0.69

0.04

房地产业

37808

1.67

0.1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1320

4.04

0.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4073

0.18

0.0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038

0.49

0.1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42535

6.31

1.06

教育

13174

0.58

-0.0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4296

0.63

0.1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6141

1.6

-0.27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4590

0.2

-0.08

国际组织

55

0

/

合计

2258372

100

/

 

3.2012年、2013年部分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对比

 

注:图示中其他类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国际组织需求人数数据之和。

(三)从企业需求看,内资企业需求总人数为1794428人,比重为83.21%,其中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有限公司需求人数分别达到715285人、442322人和294567人,比重分别为33.17%20.51%13.66%;个体经营、外商投资、港//台需求人数分别为233437人、69206人和59544人,比重分别为10.82%3.21%2.76%

2012年相比,内资总体需求增加 272010人,占到年度总增幅的87.69%,上升1.07个百分点;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增加177103人,上升4.13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增加29991人,下降1.74个百分点。个体经营、外商投资需求分别增加19461人和11735人,个体经营下降0.7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上升0.11个百分点。

4.按用人单位性质划分的需求人数

单位性质

需求人数(人)

需求比重(%

同比比重(百分点)

企业

2156615

95.49

-0.89

其中:内资企业

1794428

83.21

-2.57

          国有企业

53424

2.48

1.42

          集体企业

33798

1.57

0.63

          股份合作企业

81537

3.78

-0.34

          联营企业

37492

1.74

-0.43

          有限责任公司

715285

33.17

-3.54

          股份有限公司

294567

13.66

-2.65

          私营企业

442322

20.51

2.99

          其他企业

136003

6.31

-0.66

     港、澳、台商投资

59544

2.76

-0.01

     外商投资

69206

3.21

-0.02

     个体经营

233437

10.82

2.6

事业

17670

0.78

0.17

机关

11465

0.51

-0.06

其他

72622

3.22

0.78

合计

2258372

100

/

4.按企业性质划分的需求百分比

 

 

三、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求职情况

(一)人力资源市场职业需求和求职情况

2013年度市场需求和求职主要集中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服务员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和有关人员4个职业类型,人数供、求中只有办事和有关人员求职总量明显大于需求。需求分别为894936人、567737人、269091人和234917人,求职分别为640136人、462168人、201089人和259973人,4个职业需求、求职总数合计分别为1966681人和1563366人,占到总供、求量的87.08%80.09%

2012年相比,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服务员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和有关人员需求分别增加170227人、29905人、26103人和23049人,求职分别增加134508人、22030人、29066人和11297人;从4个职业比重升降来看,只有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类职业需求、求职比重分别2.432.33个百分点,商业服务员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和有关人员需求比重分别下降2.470.550.48个百分点,求职比重分别下降2.850.071.67个百分点。(见表5

5.按职业类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职业类别

需求合计

需求比重(%

同比(百分点)

求职合计

求职比重(%

同比(百分点)

空岗比率

同比(空岗比率)

单位负责人

49581

2.2

0.28

52046

2.67

0.07

0.9

0.06

专业技术人员

269091

11.92

-0.55

201089

10.3

-0.07

1.24

-0.09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234917

10.4

-0.48

259973

13.32

-1.67

0.86

0.04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567737

25.14

-2.47

462168

23.68

-2.85

1.14

-0.02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55853

2.47

-0.05

45185

2.31

0.48

1.15

-0.36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894936

39.63

2.43

640136

32.8

2.33

1.29

-0.06

其他

186257

8.25

0.84

151574

7.77

-0.27

1.14

0.11

无要求

/

/

/

139722

7.16

1.97

/

/

合计

2258372

100

/

1951893

100

/

/

/

5. 按职业分组的空岗比率对比

 

注:此表求职人数中“无要求”一栏数据139722人,已按比例分别加权到各职业求职人数中,然后再以“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

关于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的计算:表5中“无要求”一栏数据139722,已按照表中实际各职业的需求比例分别加权入各职业求职人数,然后,再以“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加权分配后的各职业求职人数未列入本表中。 以下“性别”(表7)、“年龄”(表8)、“文化程度”(表9)、“技术等级”(表10)表中“无要求”一栏处理方法同此表。

(二)2013年度全省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职业人数与求职职业人数排行

1.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的职业

本年度需求前10个职业与2012年相比基本相同,只是需求排名发生了变化,总缺口人数由2012年度的210078人减少到190201人,同比减少19877人;普通操作工跃升需求第一,机械设备装配工、电器电子设备装配工、商超一线员工3个职业需求首次进入缺口排行;普通操作工、市场营销、裁剪缝纫3个职业同比需求分别增加10024人、4764人和3010人;饭店(旅游娱乐)服务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纺织针织印染工需求分别减少7900人、7618人和3406人。(见表6

6.需求大于求职缺口的十个职业

序号

职业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人数

空岗比率

1

普通操作工

84348

45581

38767

1.851

2

裁剪缝纫工

51292

19789

31503

2.591

3

餐饮服务员

57144

30058

27086

1.901

4

市场营销(促销、推销)

60575

33813

26762

1.791

5

纺织针织印染工

45317

22601

22716

2.011

6

机械设备装配工

25636

13420

12216

1.911

7

饭店、旅游娱乐服务人员

26564

15555

11009

1.711

8

电气电子设备装配工

15286

7245

8041

2.111

9

电子元件、器件制造工

14951

8539

6412

1.751

10

商超一线员工

10284

4595

5689

2.241

注释:表67所列职业排行,均是按照“缺口数”由多到少顺序排列。

2.需求人数小于求职人数的职业

本年度求职前10个职业与2012年相比,教师、专业技术人员2个为新进职业,求职大于需求人数分别达到9874人和7282人;行政办公人员、驾驶员、财会、文员4各职业排名相同,但求职人数中文员减少544人,行政办公人员、驾驶员、财会分别增加1081人、3975人和887人;其他4个职业中仓储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营业(收银)员、治安保卫/消防人员求职人数分别减少8695人、8805人、6376人和5105人。(见表7

7.需求小于求职缺口的十个职业

序号

职业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人数

空岗比率

1

行政业务办公人员

11584

28496

-16912

12.46

2

驾驶员

17397

33871

-16474

11.95

3

财会(会计、出纳)人员、其他经济业务人员

12964

26272

-13308

12.03

4

文员(秘书、打字员)

11436

22618

-11182

11.98

5

教师

879

10753

-9874

112.23

6

仓储人员(仓管、储运)

8452

17147

-8695

12.03

7

专业技术人员

9166

16448

-7282

11.79

8

营业员、收银员

7298

13674

-6376

11.87

9

治安保卫/消防人员

6354

11459

-5105

11.80

10

企业管理人员

7899

16704

-8805

11.87

(三)求职人员分类情况

全年度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求职人数为613263人,所占比重为31.42%;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为268615人,比重占到其的4成多;省内农村人员求职人数为456600人,所占比重为23.39%2类群体求职总数人数为1069863人,占到总量的54.81%

2012年相比,3类失业人员求职人数均有所增幅,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求职人数增加99137人(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增加40559人)、就业转失业人员增加35283人、其他失业人员增加57070人;从失业人员求职比重看,新成长失业青年与其他失业人员分别上升0.441.44个百分点;省内农村人员与应届高校毕业生比重分别下降2.10.56个百分点,说明这两类群体就业矛盾有所缓解。(见表8

8.按求职人数类别分组的人数

求职人员类别

求职人数

求职比重(%

同比比重(百分点)

新成长失业青年

613263

31.42

0.44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

268615

43.8

-0.56

就业转失业人员

245170

12.56

-0.09

其他失业人员

221194

11.33

1.44

在业人员

81459

4.17

-1.26

下岗职工

106998

5.48

-0.09

退休人员

26784

1.37

0.6

在校人员

75837

3.89

-0.02

省内农村人员

456600

23.39

-2.1

外埠人员

124588

6.38

1.08

合计

1951893

100

/

6. 按求职人员类别划分的人数对比

 

 

 

四、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求职人员条件

(一)性别

从年度市场需求与求职性别中,男性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为956284人和1033497人,比重分别为42.34%52.95%;女性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为858376918396人,比重分别为38.01%47.05%;需求人数中无要求人数为113712人,占到需求比重的19.65%

2012年度相比,男性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增加116441人和128269人,比重分别下降0.771.61个百分点;女性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增加117637人和164345人,需求比重下降0.01个百分点,求职比重上升1.61个百分点;无要求需求人数增加76083人,比重上升0.78个百分点。(见表9

9.按性别划分的供求人数

性别

需求合计

需求比重(%

同比(百分点)

求职合计

求职比重(%

同比(百分点)

空岗比率

同比(空岗比率)

956284

42.34

-0.77

1033497

52.95

-1.61

1.15

0

858376

38.01

-0.01

918396

47.05

1.61

1.16

-0.04

无要求

443712

19.65

0.78

/

/

/

/

/

合计

2258372

100

0

1951893

100

/

/

/

7.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对比

四、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求职人员条件

(一)性别

从年度市场需求与求职性别中,男性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为956284人和1033497人,比重分别为42.34%52.95%;女性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为858376918396人,比重分别为38.01%47.05%;需求人数中无要求人数为113712人,占到需求比重的19.65%

2012年度相比,男性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增加116441人和128269人,比重分别下降0.771.61个百分点;女性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增加117637人和164345人,需求比重下降0.01个百分点,求职比重上升1.61个百分点;无要求需求人数增加76083人,比重上升0.78个百分点。(见表9

9.按性别划分的供求人数

性别

需求合计

需求比重(%

同比(百分点)

求职合计

求职比重(%

同比(百分点)

空岗比率

同比(空岗比率)

956284

42.34

-0.77

1033497

52.95

-1.61

1.15

0

858376

38.01

-0.01

918396

47.05

1.61

1.16

-0.04

无要求

443712

19.65

0.78

/

/

/

/

/

合计

2258372

100

0

1951893

100

/

/

/

7.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对比

 

 

 

(二)年龄

1.从市场需求年龄段来看,16-44岁年龄段占到总需求人数的84.53%,合计需求人数为1909068人。其中16-24岁需求615228人,比重27.24%25-34岁需求814303人,比重36.06%35-44岁需求479537人,比重21.23%。同比3个年龄段分别增加73461人、96894人和42316人,但比重分别下降了0.570.761.21个百分点。

2.从市场求职年龄段来看,16-44岁年龄段占到总求职人数的90.46%,合计求职人数为1765613人。其中16-24岁求职555054人,比重28.44%25-34岁求职727966人,比重37.3%35-44岁求职482593人,比重24.73%。同比3个年龄段求职人数分别增加59626人、119795人和65103人,比重25-34岁上升0.65个百分点,16-24岁及35-44岁分别下降1.480.44个百分点。(见表10

3.从监测的3个年龄段空岗比率看,25-34岁、35-442个年龄段受到求职增幅大于需求增幅的影响,空岗比率分别下降0.03,16-24岁上升0.05。(见表10

10.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年龄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同比(百分点)

求职人数

求职比重(%

同比百分点)

空岗比率

同比(空岗比率)

16-24

615228

27.24

-0.57

555054

28.44

-1.48

1.24

0.05

25-34

814303

36.06

-0.76

727966

37.3

0.65

1.25

-0.03

35-44

479537

21.23

-1.21

482593

24.72

-0.44

1.12

-0.03

45岁以上

101963

4.51

0.26

186280

9.54

1.27

0.67

-0.04

无要求

247341

10.95

2.28

/

/

/

/

/

合计

2258372

100

/

1951893

100

/

/

/

8.按年龄划分各年龄段空岗比率

 

 

(三)文化程度

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分别为569660人和607663人,比重分别为25.22%31.13%;同比需求增幅明显低于求职,只小幅增加9681人,求职增加92790人,比重需求降幅达到3.52个百分点,求职上升0.1个百分点;

2.高中文化程度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分别为915674人和844090人,比重分别为40.55%43.24%;同比分别增加144757人和139105人,比重分别上升0.980.75个百分点。

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合计为473684人和500140人,比重合计占20.98%25.62%,空岗比率为0.94。其中大专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为315654人和316595人,达到基本平衡,同比分别增加42830人和23118人;大学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为150791人和175449人,同比分别增加32049人和33351人;硕士以上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为7239人和8096人,同比分别增加1292人和4250人。(见表11

11.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文化程度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同比(百分点)

求职人数

求职比重(%

同比(百分点)

空岗比率

同比(空岗比率)

初中及以下

569660

25.22

-3.52

607663

31.13

0.1

1.09

-0.13

高中

915674

40.55

0.98

844090

43.24

0.75

1.24

0.01

职高/技校/中专

528971

57.77

1.18

432355

51.22

5.28

1.4

-0.11

大专

315654

13.98

-0.02

316595

16.22

-1.47

1.15

0.09

大学

150791

6.68

0.59

175449

8.99

0.43

1.01

0.04

硕士以上

7239

0.32

0.01

8096

0.41

0.18

1.05

-0.63

无要求

299354

13.26

1.98

/

/

/

/

/

合计

2258372

100

/

1951893

100

/

/

/

9.按文化程度划分的供求人数对比

 

(四)技能等级

从技能等级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看,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需求人数分别为432826人、214268人、77611人、63618人和28374人,求职人数分别为361674人、160433人、45530人、47632人和10811人,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

2012年相比,初、中、高3个技能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增加,技师、高级技师减少;其中初、中、高3个技能需求分别增加62602人、28567人和13036人,求职分别增加60106人、20153人和12617人;技师、高级技师需求分别减少21884人和12340人,求职分别减少8248人和23695人。(见表12

12.按技能/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技能/技术等级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同比(百分点)

求职人数

求职比重(%

同比(百分点)

空岗比率

同比(空岗比率)

初级技能

432826

19.17

0.17

361674

18.53

0.36

1.71

-0.03

0.02

中级技能

214268

9.49

-0.04

160433

8.22

-0.23

1.85

高级技能

77611

3.44

0.13

45530

2.33

0.35

2.22

-0.25

技师

63618

2.82

-1.57

47632

2.44

-0.93

1.85

-0.19

高级技师

28374

1.26

-0.83

10811

0.55

-1.53

3.14

1.45

技术员

303451

13.44

2.47

262767

13.46

1.84

1.67

0.05

工程师

103002

4.56

-0.35

75908

3.89

0.22

1.87

-0.21

高级工程师

27535

1.22

-1.26

11954

0.61

-0.29

2.82

-0.94

无技能或技术

/

/

/

975184

49.96

0.21

0.52

0.01

无要求

1007687

44.62

1.32

/

/

/

/

/

合计

2258372

100

/

1951893

100

/

/

/

10.按技能、技术等级划分组的供求人数对比

 

 

 

五、16个市年度需求、求职及空岗比率情况

(一)从年度需求、求职总体情况看,有3个市需求、求职人数均超过20万人:其中芜湖需求349586人,求职332953人;滁州需求271740人,求职228691人;蚌埠需求215019人,求职2056380人,说明这3个市经济发展形势很好。有6个市年度需求、求职人数超10万人:其中安庆需求188613人,求职151506人;宿州需求154786人,求职103297人;合肥需求150525人,求职153760人;宣城需求131667人,求职98464人;亳州需求126364人,求职129439人;马鞍山需求12115人,求职105180人,说明沿海的产业正梯度转移我省,企业用工需求增加。

(二)从同比需求、求职人数看,有4个市需求、求职人数双双下降:合肥50177/50743人、亳州23330/22329人、安庆15932/13237人、池州15032/3936人,其他各式需求、求职均有增长。

(三)从年度空岗比率看,需求、求职人数基本平衡的有7个市(以1.1为平衡参考值,注1.1即为1.1个岗位有1个人供选择,下同):合肥市、亳州、淮南均为0.98,蚌埠市1.05,芜湖市1.05,淮北市1.15,马鞍山市1.15;需求大于求职人数的有9个市:铜陵市1.59,宿州市1.5,宣城市1.34,阜阳市1.33,池州市1.3,六安市1.26,安庆市1.24,黄山市1.2,滁州市1.198

序号

城市

需求人数(人)

求职人数(人)

空岗比率

同比(需求人数)

同比(求职人数)

同比(空岗比率)

1

合肥市

150525

153760

0.98

-50177

-50743

0

2

亳州市

126364

129439

0.98

-23330

-22329

-0.01

3

淮南市

89397

91388

0.98

22732

21910

0.02

4

蚌埠市

215019

205380

1.05

52356

37531

0.08

5

芜湖市

349586

332952

1.05

116795

124064

-0.06

6

淮北市

72833

63251

1.15

4117

5523

-0.04

7

马鞍山市

121115

105180

1.15

48329

43764

-0.03

8

滁州市

271740

228691

1.19

104434

101497

-0.13

9

黄山市

52176

43424

1.20

2714

1606

0.02

10

安庆市

188613

151506

1.24

-15932

-13237

0

11

六安市

102122

81276

1.26

-8511

1629

-0.13

12

池州市

25286

19466

1.30

-15032

-3936

-0.42

13

阜阳市

112349

84693

1.33

11144

1876

0.1

14

宣城市

131667

98464

1.34

5590

-3836

0.1

15

宿州市

154786

103297

1.50

27975

26936

-0.16

16

铜陵市

94794

59726

1.59

26957

20359

-0.14

 


企业用工监测

 

12月末全省监测企业1000家,实有员工718808人,比上月末增加5472013年度监测企业计划招聘员工280048人,实际共招聘148258人,总缺工131792人,占需求总人数的47%1-12月共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8099人,占实际招聘员工5.5%

一、岗位需求和缺工情况。2013年,监测企业用工需求以普工为主,共需求普工218818人,占需求总数的78%;缺工也以普工为主,普工总缺工99044人,占缺工总数的75%

 

计划招聘人数(人)

所占比重(%

实际招聘人数(人)

所占比重(%

缺工人数

(人)

所占比重

%

普工

218818

78

119776

81

99044

75

技工

46651

17

19231

13

27420

21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理人员

14579

5

9251

6

5328

4

合计

280048

100

148258

100

131792

100

 

二、企业计划招聘情况。1000家监测企业1-12月共计划招聘280048人,分月计划招聘情况见下图:

 

 

三、企业员工流失情况。12月监测企业员工流失9003人,占期末实有员工数的1.25%1-12月共流失员工141893人,各月流失情况如下图:

四、岗位净增情况。1-12月,监测企业实际增加就业6365人。分月净增情况如下图:

 

五、分行业监测情况。2013年,18个重点监测行业中,实际招聘人数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116419人),其次为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为5461人、4615人、4126人;缺工人数前五位的行业依次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流失人数前五位行业依次为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201318个重点监测行业实际增加就业人数(单位:人)

行 业 分 类

 

计划招聘人数

 

实际招

聘人数

缺工

人数

流失

人数

实际增加

就业人数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593

2827

4768

1803

1024

住宿和餐饮业

6738

4126

2612

4650

-52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964

588

376

430

158

农、林、牧、渔业

5988

3892

2096

2682

1210

制造业

231458

116419

115039

106443

997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451

450

1

118

332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048

2478

570

3512

-1034

建筑业

3262

2983

279

5396

-2413

房地产业

1182

717

465

494

223

批发和零售业

7569

4615

2954

5237

-622

教育

1

1

0

1

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92

529

463

567

-3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5

25

0

50

-25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239

2798

441

731

2067

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80

79

1

74

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17

167

50

265

-98

采矿业

7038

5461

1577

9379

-3918

金融业

203

103

100

61

42

合计

280048

148258

131792

141893

6365

 

六、分地区监测情况。2013年,全省16个市均存在岗位流失,岗位流失人数最多的前5个市分别为芜湖、合肥、淮北、亳州和宿州。按实增就业人数由高到低排序,各市岗位情况如下表:

 

 

计划招聘数(人)

实招聘数

(人)

流失数

(人)

实际增加就业数(人)

安庆市

16015

7,896

4,355

3,541

六安市

25240

12,080

8,879

3,201

宿州市

18696

13,098

10,782

2,316

滁州市

26639

11,071

8,884

2,187

芜湖市

49993

33,860

32,125

1,735

亳州市

23487

13,668

12,224

1,444

蚌埠市

10910

7,342

6,289

1,053

黄山市

10117

3,103

2,573

530

合肥市

23024

16,352

15,981

371

池州市

14212

3,989

3,698

291

马鞍山市

10870

6,040

5,866

174

铜陵市

5878

3,241

3,395

-154

淮南市

4480

2,217

2,629

-412

宣城市

5403

3,210

3,682

-472

阜阳市

28910

5,630

6,926

-1,296

淮北市

6174

5,461

13,605

-8,144

合计

280048

148258

141893

6365

 


产业园区监测

27个园区,2013年末共有企业14856户,实有员工959079人,其中技能人才148166人,占15.45%,专业技术人才53826人,占5.61%

12月份计划招聘38078人,实际招聘18763人,招聘成功率49.28%;目前缺工19315人,占实有员工比例2.01%

12月份共缺工19315人,所缺各类人员人数及比例见下图:

 

12月份,园内企业流失员工9460人,占园内实有员工数的0.99%,与十一月份相比环比减少0.02个百分点,说明企业员工相对稳定,人员流失率较小。

监测显示2013年,全省27个工业园区用工需求较大112月份累计计划招聘人数为474858人,实际招聘人数为250684人,缺工人数为224174人,缺工人数占计划招聘人数的47.21%

从工种看,缺工人数中,普工所占比例最大。普工、技工及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分别为175945人、31442人、16787人。比重分别为78.48%14.03%7.49%.

工种

缺工人数(人)

所占比重(%

普工

175945

78.48%

技工

31442

14.03%

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16787

7.49%

合计

224174

100%

 


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

一、监测总体情况。全省16个市160个行政村年末总人口数为551380人,行政村劳动力总数为321575人,占总人口数58.32%。本期末实有外出就业人数142619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4.35%,占总人口数25.87%

时间

本期内新外出就业人数

本期新外出省内就业

人数

本期内

新返乡人数

本期末实有

外出就业人数

期末外出就业人数占本地劳动力总数比重(%

1

14052

652

51522

106650

33.52

2

70809

7948

43265

123281

39.47

3

29710

4149

5508

143342

45.34

4

6034

570

1692

146443

46.37

5

4311

492

7588

140820

44.39

6

8745

985

6312

143496

45.13

7

4395

542

3392

144529

45.38

8

3365

456

3391

144503

45.41

9

3118

473

6621

141000

44.31

10

7289

715

4403

143886

45.26

11

3808

540

3214

144480

45.29

12

2217

542

4871

142619

44.35

 

地区

全年新外

出就业人数

全年新

返乡人数

12月末实有外

出就业人数

期末本地实有外出就业占劳动力总数比重%

合肥市

16934

15480

15270

49.11

芜湖市

7904

8474

8037

44.39

蚌埠市

5093

4464

5236

36.04

淮南市

9968

3073

5718

40.28

马鞍山市

10784

12861

10432

46.33

淮北市

9946

9485

8003

30.35

铜陵市

8052

8781

4842

28.19

安庆市

9135

5968

9475

73.88

黄山市

5830

4215

5722

41.05

滁州市

5853

5647

6661

33.83

阜阳市

10819

12877

9224

31.56

宿州市

14720

14483

9585

46.52

六安市

7633

4517

9758

52.52

亳州市

13764

15414

16190

60.89

池州市

8448

9429

7553

48.81

宣城市

12970

6611

10913

52.82

 

157853

141779

142619

44.35

 

        二、外出转移就业具体流向。2013年全年新外出就业157853人中,省内转移就业18064人,占新外出就业总数的11.44%; 省外长三角转移就业70217人,占新外出总数的44.48%;珠三角转移就业24636人,占总数的15.61%;京津地区转移就业16743人,占总数的10.61%;省外其它地区转移就业28193人,占总数的17.86%

月度

本期内新外出就业人数

省外就

业人数-

长三角

省外就

业人数-

珠三角

省外就业人数-京津

省外其

它地区

*省内

  就业

省内就业与新外出人数比例%

1

14052

6604

2303

1254

3239

652

4.64

2

70809

32909

10965

8234

10753

7948

11.22

3

29710

12616

4554

3048

5343

4149

13.96

4

6034

2507

962

501

1494

570

9.45

5

4311

1863

737

390

829

492

11.41

6

8745

4265

1157

660

1678

985

11.26

7

4395

1848

636

460

909

542

12.33

8

3365

1315

490

462

642

456

13.55

9

3118

1076

492

366

711

473

15.17

10

7289

3093

1303

690

1488

715

9.81

11

3808

1468

716

459

625

540

14.18

12

2217

653

321

219

482

542

24.45

合计

157853

70217

24636

16743

28193

18064

11.44

 

 

三、本地非农就业情况。12月末监测点本地非农就业人数3541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1.01%。其中在企业就业人数23711人,占本地非农就业人员数66.95%;自主创业人数6348人,占非农就业人员总数的17.92%

月度

报告期末非

农就业人数

在企业

就业人数

占非农就业人数比例%

自主创

业人数

占非农就业人数比例%

1

37872

23502

62.06

5659

14.94

2

34276

22771

66.43

5822

16.99

3

35461

24442

68.93

5360

15.12

4

33268

22449

67.48

5236

15.74

5

33986

23095

67.95

6237

18.35

6

34336

23061

67.16

6231

18.15

7

34357

23220

67.58

6178

17.98

8

34916

23418

67.07

6375

18.26

9

35225

23828

67.65

6279

17.83

10

35118

23630

67.29

6263

17.83

11

35707

24040

67.33

6366

17.83

12

35417

23711

66.95

6348

17.92

2013年末数据显示:本地自主创业占劳动力总数比重最高的为铜陵市达到了9.15%,最低的阜阳市比例为0.03%;本地自主创业占本地非农就业人数比重最高的铜陵市达到40.10%,最低的淮北市比重为7.05%

地区

报告期末本地

非农就业人数

本地在企业

就业人数

本地自主

创业人数

本地自主创业与劳动力总数比例%

本地自主创业与非农就业人数比例%

合肥市

2569

1458

398

1.28

15.49

芜湖市

2821

1660

581

3.21

20.60

蚌埠市

1054

733

230

1.58

21.82

淮南市

323

234

41

0.29

12.69

马鞍山市

2435

1256

301

1.34

12.36

淮北市

4128

2719

291

1.10

7.05

铜陵市

3925

1951

1571

9.15

40.03

安庆市

733

596

66

0.51

9.00

黄山市

1578

1304

178

1.28

11.28

滁州市

2845

2441

271

1.38

9.53

阜阳市

32

24

8

0.03

25.00

宿州市

1315

913

181

0.88

13.76

六安市

3056

2590

428

2.30

14.01

亳州市

2978

1814

996

3.75

33.45

池州市

2530

1947

345

2.23

13.64

宣城市

3095

2071

462

2.24

14.93

 

35417

23711

6348

1.97

17.92

    四、2013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监测数据显示,全年新外出省外转移就业人数净增加34522人,同期省内转移就业人数净减少了18448人,显示农村劳动力优先选择省外就业仍属主流。从外出就业具体流向看,由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生活习惯容易适应等原因,选择长三角区转移就业以占全年新外出就业人数44.48%的比例,领先于其它地区。此外从全年数据来看:160个监测点约有超过25%农村劳动力选择了外出就业,其中超过11%的农村劳动力选择了省内其它地市就业;另有11%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在户口所在地从事非农就业,其中不到2%农村劳动力则选择在家乡从事创业活动。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系统相关数据显示:如排除传统节假日等因素带来的周期波动的影响,本年度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体情况基本稳定。

 

本期内新外出就业人数

其中新外出省外就业人数

其中新外出省内就业人数

本期内新返乡人数

其中从省外返乡人数

其中从省内返乡人数

省外转移就业净增人数

省内转移就业净增人数

1

14052

13400

652

51522

37541

13981

-24141

-13329

2

70809

62861

7948

43265

34013

9252

28848

-1304

3

29710

25561

4149

5508

3981

1527

21580

2622

1季度小计

114571

101822

12749

100295

75535

24760

26287

-12011

4

6034

5464

570

1692

1121

571

4343

-1

5

4311

3819

492

7588

5987

1601

-2168

-1109

6

8745

7760

985

6312

4773

1539

2987

-554

2季度小计

19090

17043

2047

15592

11881

3711

5162

-1664

7

4395

3853

542

3392

2027

1365

1826

-823

8

3365

2909

456

3391

2414

977

495

-521

9

3118

2645

473

6621

4835

1786

-2190

-1313

3季度小计

10878

9407

1471

13404

9276

4128

131

-2657

10

7289

6574

715

4403

3350

1053

3224

-338

11

3808

3268

540

3214

2116

1098

1152

-558

12

2217

1675

542

4871

3109

1762

-1434

-1220

小计

13314

11517

1797

12488

8575

3913

2942

-2116

全年合计

157853

139789

18064

141779

105267

36512

34522

-18448

 


 

失业动态监测

一、监测样本情况

2013年监测范围为全省16个市,共计1000家监测企业,201312月末企业岗位总数为852692

1000家监测企业分布在19个行业,按企业数划分,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采矿业为主,分别占监测企业总数的60.71%7.09%5.04%4.5%4.40%4.40%。按企业岗位总数划分,以制造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分别占企业岗位总数的59.99%15.65%6.15%3.56%3.37%

按企业性质划分,1000家企业中,内资企业862家,外商投资企业114家,港澳台商独资企业24家,分别占86%11.4%2.4%,岗位总数分别为751379人、83079人和18234人,分别占企业岗位总数的83.1%10%、和2%

二、岗位流失概况

12月末监测企业1000家,岗位总数852692个,岗位增减相抵,比上月企业岗位总数减少249个,减幅为 0.03%

 

 

全年岗位总数基本保持平稳,岗位增减幅度不大。从较为明显的几次岗位波动可以看出,3月、6月、7月、9月、10月岗位增加幅度较大,4月、5月、8月份岗位较大幅度减少,

12月末,从岗位流失原因来看,在岗位流失的企业中,正常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195家、自然减员83家、其他原因48家、关闭破产9家、业务转移3家,自然灾害、重大事件影响和经济性裁员各1家。

 

从企业性质来看,内资企业和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岗位稍有流失,流失率为0.11%0.33%,外商投资企业岗位有所增加,岗位新增率为0.8%

三、分行业岗位流失情况

12月监测企业有7个行业存在岗位流失情况,他们分别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6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39%、农、林、牧、渔业0. 34%采矿业0.32%、批发和零售业0.1%、金融业0.04%、制造业0.01%。有9个行业存在岗位增加,他们分别是:建筑业0.85%、住宿和餐饮业0.6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47%、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4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22%、房地产业0.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1%。

 

四、分地区岗位流失情况

宿州、滁州、池州、淮北、亳州、蚌埠、宣城、淮南等八个市存在岗位流失,流失率分别为0.850.680.580.44%、 0.42%、0.28%、0.200.11%,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供给不足,季节性用工、订单不足和经营资金困难等。同时也有8个市监测企业岗位略有增长,他们是马鞍山0.94%、黄山0.66%、芜湖0.60%、安庆0.54%、六安0.35%、合肥0.27%、阜阳0.18%、铜陵0.06%。

 

 

 

 

 

 

 

 

发布时间:2014-02-12